4月18日,棗莊市委、市政府召開的棗莊市深化強工興產實施工業倍增動員大會吹響了“強工興產”的沖鋒號,發出了“工業倍增”的動員令,在我市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。大家一致認為,深化強工興產實施工業倍增動員大會,是棗莊市推動強工興產、乘勢而上,實現突圍蝶變的“強力引擎”,也是新的起點上號召全市各級各部門保持定力、凝聚共識,鞏固向好勢頭的“目標引領”。下一步,將堅決貫徹棗莊市委、市政府部署要求,進一步增強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,主動投身到“強工興產、項目突破”四年攻堅行動中去,主動投身到滕州新一輪改革創新、加快發展的工作進程中去,加速實現“班墨故里、現代滕州”強勢崛起,以頂格標準、滿格狀態,再展“魯南第一縣”雄風。
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孟凡軍說,動員大會充分展現了棗莊市委、市政府加力提速工業高質量發展、挺起工業脊梁的堅強決心。作為工業經濟主管部門,我們倍受鼓舞、倍感振奮、倍增干勁,同時深感責任重大、任務艱巨、使命光榮。我將第一時間全面傳達貫徹會議精神,堅決扛起“強工興產、工業倍增”的發展大旗,全力把棗莊、滕州兩級市委、市政府的“規劃圖”變為我們的“施工圖”,把確定的“時間表”變為倒排工期的“計程表”,推動“強工興產、項目突破”四年攻堅行動持續破題起勢。以抓鐵有痕的韌勁,務實重干、出新出彩。堅持把產業作為工業倍增的主引擎,重點攻堅“化機鋰醫數”五大產業賽道,確保2026年底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500億元。實施生態主導型企業培育計劃和企業對標登高行動,力爭2026年底規上工業企業總數超700家,過500億元企業達2家、過百億元達5家。以精準高效的服務,樹好榜樣、立好標桿。建立并持續優化規上工業企業培育、龍頭骨干企業培育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企業發展需求等清單,實行臺賬式管理、項目化推進、閉環式落實,切實當好為企服務的“協調員”、助企紓困解難的“店小二”,全面帶頭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。
滕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、木石鎮黨委書記、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黨工委書記程俊雅表示,這次會議確定了做強工業經濟、達到總量倍增的目標,破題起勢、擲地有聲,目標更加堅定,方向更加明確。木石鎮將把貫徹落實好本次會議精神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,圍繞工業倍增計劃,躬身力行、狠抓落實,不斷積蓄“強工興產、轉型突圍”的磅礴力量。圍繞投資倍增,抓好項目招引。繪制好產業鏈圖,全面掌握產業鏈發展趨勢、研發平臺、關鍵技術的情況,主動對接國際國內500強、知名央企民企和行業頭部企業,大力開展以企招商、產業鏈招商。圍繞企業倍增,抓好梯次培育。支持魯南化工、聯泓新科兩大“生態主導型”企業做大做強,全力保障魯南化工、聯泓新科未來4年總投資超400億元的產業項目;引導中小型企業“擴規提質”,扎實推進山東聚合順、綠之能等企業的培育,力爭形成發展的“第三極”。圍繞園區發展,抓好平臺建設。加快智慧園區建設步伐,探索推行“專業+專家”的園區服務。在總結“環保管家”“金融管家”成熟經驗的基礎上,積極引入“安全管家”等第三方服務,不斷提升園區專業化管理運營水平,全面提升產業能級和發展質效,全力建設“現代化工新城”。
龍泉街道黨工委書記馬洪杰說,這次會議是深入推進“強工興產、轉型突圍”戰略的誓師動員會,凝聚人心、鼓舞斗志、催人奮進。下一步,龍泉街道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,堅定不移抓項目,盯緊靠牢19個招商線索,重點推進興鋰新能源電解液、中航萬通軍工裝備、洲能國際物聯網微型電池等8個項目盡快落地開工。嚴格落實重點項目科級領導干部幫包和紅黃綠三色標識管理制度,加快實施年初梳理的總投資705億元的77個重點項目,特別是總投資5.5億元的3個省級重點項目、總投資32億元的2個棗莊市級重點項目和總投資180億元的6個滕州市級重點項目。堅定不移抓保障,發揮好街道商會作用,用足用好購買債權等方式,爭取新盤活開發區閑置低效用地300畝以上。全力爭取支持,解決好本土企業泰源電力用地和街直國有企業東誠集團2A信用評級問題。加強企業培育,力爭年內新增專精特新企業5家、高新技術企業2家,引進高層次人才2人。堅定不移抓作風,優化提升績效考核辦法,繼續在招商引資、項目建設一線選任干部,讓更多的干將、猛將和闖將脫穎而出,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始終樹立“頂格”標準、保持“滿格”狀態、鍛造“合格”能力,以更加出彩的業績向組織交出一份優秀答卷。
東郭鎮黨委書記韓興闊表示,下一步,東郭鎮將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,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,突出重點、攻堅突破,以實施好重點項目、城鎮品質、鄉村振興、民生保障、基層基礎“五大提升工程”為引領,聚焦聚力“強工興產、項目突破”,加快總投資118億元的17個過億元重點項目建設,著力在做大做強本土企業、打造優勢產業集群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、做優園區平臺載體上攻堅突破,把各項工作項目化、節點化、圖表化、可量化,錨定目標不動搖,只爭朝夕加油干,全力推動示范鎮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,努力在深化強工興產實施工業倍增,開創現代化強市建設中當先鋒、打頭陣。
(李卉 報道)